编号 | 时间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 | 08:00-08:12 |
NEPTUNE-中国颅内压监测与管理调查研究 |
高国一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2 | 08:12-08:24 |
双侧额叶脑挫裂伤的治疗 |
杨朝华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3 | 08:24-08:32 |
经皮穿刺高颈段脊髓电刺激术显著改善慢性意识障碍:一项回顾性临床疗效观察 |
解东成 | 航空总医院 |
4 | 08:32-08:40 |
不同时机右侧正中神经电刺激联合综合康复对老年脑损伤所致意识障碍的应用价值 |
张 茜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5 | 08:40-08:48 |
高颈段脊髓电刺激术在神经损伤修复中的应用 |
王 希 |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6 | 08:48-08:56 |
中医辨证施护联合康复训练对神经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 |
焦 望 |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7 | 08:56-09:04 |
脑积水诊断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建立 |
徐 昊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 |
8 | 09:04-09:12 |
机器人引导腹腔镜下脑室腹腔分流术初步体验 |
龚 瑾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9 | 09:12-09:20 |
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脑脊液指标动态监测与预后关联性研究 |
迁荣军 | 河南省人民医院 |
10 | 09:20-09:28 |
基于知识增强的大语言模型在颅脑创伤临床诊疗任务中的应用研究 |
文佳颖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11 | 09:28-09:36 |
颅颈复合伤的诊治 |
梁 平 |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
12 | 09:36-09:44 |
自体颅骨深低温保存后活细胞特性及其对骨吸收的影响 |
龚 欣 | 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13 | 09:44-09:52 |
血清外泌体miR-124-3p和miR-9-3p对创伤性颅脑损伤的诊断和预后价值研究 |
李盼盼 |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
14 | 09:52-10:00 |
转移皮瓣及复合组织瓣治疗颅骨修补术后伤口愈合不良并修补材料外露的回顾性分析 |
潘栋超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研究所) |
编号 | 时间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 | 10:10-10:18 |
儿童脑外伤后颅内压(ICP)监测在西部地区儿童重度脑外伤诊疗的运用 |
王 智 |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 |
2 | 10:18-10:26 |
婴儿颅骨爆裂伤的手术治疗:骨瓣捆绑转移技术 |
曹红宾 | 河北省儿童医院 |
3 | 10:26-10:34 |
《儿童去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修补专家共识》的解读 |
王传伟 |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
4 | 10:34-10:42 |
90岁以上超高龄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的手术治疗 |
王向东 | 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 |
5 | 10:42-10:50 |
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决策的临床预测因素及性别差异: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
杨伟健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6 | 10:50-10:58 |
慢性硬膜下血肿脑膜中动脉管径差异的 DSA 测量分析 |
谭雨豪 |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 |
7 | 10:58-11:06 |
经内镜手术及钻孔引流在单侧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疗效分析 |
阎朝龙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8 | 11:06-11:14 |
术前评估脑膜中动脉变异在慢性硬膜下血肿介入栓塞治疗中的作用 |
蒋周阳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9 | 11:14-11:22 |
脑池造瘘术及脑脊液引流在基层医院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
张柏林 | 南昌大学附属赣州医院 赣州市人民医院 |
10 | 11:22-11:30 |
颅骨钻孔引流+选择性脑膜中动脉电凝(D-SMMAC)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单中心68例中远期随访 |
吴 超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11 | 11:30-11:38 |
鼻眶颅底缺损的综合修复策略探讨 |
郭少雷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12 | 11:38-11:46 |
额面部开放性损伤治疗方案 |
黄贤键 |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
13 | 11:46-11:54 |
非火器性穿透性颅脑外伤的致伤特征及治疗策略分析 |
杨 佳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14 | 11:54-12:02 |
硬通道微创穿刺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策略探讨 |
张中原 | 遵化市人民医院 华北理工大学附属遵化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