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 时间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 | 08:00-08:12 |
我国脑出血诊治中的问题与展望 |
游 潮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2 | 08:12-08:20 |
出血性卒中脑组织CT灌注临床应用 |
陈晓霖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3 | 08:20-08:28 |
神经外科机器人辅助双通道脑干血肿清除术的临床应用 |
刘国龙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4 | 08:28-08:36 |
深部脑内血肿清除术中尿激酶灌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剂量递增试验 |
林福鑫 |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5 | 08:36-08:44 |
机器人辅助立体定向微创抽吸灌洗 (RASMIAI)技术治疗重度全脑室出血铸型的临床应用 |
张文华 |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
6 | 08:44-08:52 |
手术机器人治疗幕上小于30ml自发性脑出血的功能预后研究 |
孙汉宇 | 聊城市人民医院 |
7 | 08:52-09:00 |
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发性脑出血临床决策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
祝新根 |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编号 | 时间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 | 09:00-09:12 |
脑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手术治疗 |
张鸿祺 |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2 | 09:12-09:20 |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保留骨瓣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
秦 虎 |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3 | 09:20-09:28 |
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分析 |
张敏敏 |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 |
4 | 09:28-09:36 |
显微手术治疗脑干出血的初步探讨 |
徐 祥 |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5 | 09:36-09:44 |
高原高血压脑出血合并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手术治疗体会 |
吴文博 | 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 |
6 | 09:44-09:52 |
3D结构光机器人技术对中等体积基底节血肿的精准化治疗:微创神经外科手术的系统性评估与临床应用 |
杨馥铭 |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 |
7 | 09:52-10:00 |
脑膜中动脉栓塞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失败因素分析 |
赵 峰 |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
编号 | 时间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 | 10:10-10:22 |
富血供颅内肿瘤的复合手术治疗 |
曹 勇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2 | 10:22-10:30 |
东北寒地脑出血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
杨 光 |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3 | 10:30-10:38 |
基层医院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变迁、现状及思考 |
宋张平 | 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 |
4 | 10:38-10:46 |
神经内镜为主导的多术式组合微创理念在重症脑出血的临床应用 |
贾云峰 |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 |
5 | 10:46-10:54 |
复合手术技术治疗复杂颅内动脉瘤 |
林元相 |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6 | 10:54-11:02 |
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复发的显微外科治疗 |
王业忠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7 | 11:02-11:10 |
基底节梗死对桥接溶栓-机械取栓与单纯机械取栓后实质性出血风险的交互效应:DIRECT-MT 随机对照试验二次分析 |
陈润东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编号 | 时间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 | 11:10-11:22 |
复合手术处理脑动静脉畸形术中出血的策略研究 |
陈劲草 |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
2 | 11:22-11:30 |
微创血管重建手术治疗烟雾病后循环病变 |
韩 聪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医学部 |
3 | 11:30-11:38 |
成功完成烟雾病直接搭桥手术的技术回顾与新探索 |
杨新宇 |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
4 | 11:38-11:46 |
儿童烟雾病术前出血风险分层:一项多中心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 |
郭清保 | 西安市第九医院(西安市铁路中心医院) |
5 | 11:46-11:54 |
预测烟雾病有效血运重建的新型烟雾血管分级系统 |
陈 程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6 | 11:54-12:02 |
免疫微环境与RNF213突变对烟雾病血管畸形的影响与机制研究 |
张新程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
7 | 12:02-12:10 |
烟雾病的多组学研究 |
葛培聪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编号 | 时间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 | 13:00-13:12 |
微导丝微导管并行技术在颅内外长节段慢性闭塞再通术中的应用 |
彭 亚 |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
2 | 13:12-13:20 |
双腔球囊微导管 FAST ICAS 一站式技术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卒中中的应用与传统取栓策略的比较研究 |
陈润东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3 | 13:20-13:28 |
微导管测定血流储备分数在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
蔡 恒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
4 | 13:28-13:36 |
大脑中动脉狭窄评估:VWI与DSA的方法学差异 及其对缺血程度的预测价值 |
张 俊 | 秦皇岛市第一医院 |
5 | 13:36-13:44 |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从显微手术到复合模式 |
栗世方 |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
6 | 13:44-13:52 |
颅内外血运重建术在慢性颈内动脉闭塞中应用研究-单中心15年临床检验 |
曾而明 |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7 | 13:52-14:00 |
不同方式的直接颅内外搭桥在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闭塞的效果分析 |
郭东亮 |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 |
编号 | 时间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 | 14:00-14:12 |
脑动静脉畸形的手术策略与经验 |
王茂德 |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2 | 14:12-14:20 |
复合手术治疗慢性症状性颈总动脉闭塞:单中心经验 |
邹昊宇 |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3 | 14:20-14:28 |
CT低灌注强度比值预测急性前循环卒中血管内介入再通治疗的临床预后 |
阮鑫磊 |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
4 | 14:28-14:36 |
颅内动脉狭窄合并动脉瘤的治疗-单中心经验 |
王灯亮 |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5 | 14:36-14:44 |
椎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闭塞的外科重建选择 |
王 辉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6 | 14:44-14:52 |
慢性颈内动脉闭塞的血管内治疗和复合手术治疗的策略 |
朱廷准 |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 |
7 | 14:52-15:00 |
妊娠或产褥期急性脑卒中患者及其后代的临床特征与预后:一项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 |
张中基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编号 | 时间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 | 15:10-15:22 |
Intra-arterial microguidewire electrocoagulation to treat intracranial vascular diseases |
朱 卿 |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2 | 15:22-15:30 |
基于OCT的后循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原位血栓发生率与影像学特征研究 |
徐 然 |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3 | 15:30-15:38 |
椎动脉慢性闭塞再通手术后并发症的管理 |
王熙奥 |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4 | 15:38-15:46 |
颌内动脉⁃桡动脉⁃脑血管搭桥治疗脑血管病的疗效分析 |
佟志勇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5 | 15:46-15:54 |
一站式复合手术“脑血运重建+载瘤动脉闭塞孤立术”在复杂脑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 |
王东海 |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
6 | 15:54-16:02 |
颅内复杂动脉瘤的血管搭桥策略 |
王 林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
7 | 16:02-16:10 |
脑心同治理念在合并高血压颅内动脉瘤临床管理中的实践 |
陈四方 |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编号 | 时间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 | 16:10-16:22 |
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辅助全脑血管造影术的单中心应用研究 |
蒋 佳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2 | 16:22-16:30 |
治疗性低温抑制RTN3/AMPK介导的内质网应激促进颈深淋巴结引流保护脑类淋巴系统缓解脑室出血后脑积水及神经功能损伤 |
杨倚剑 |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
3 | 16:30-16:38 |
基于4D-flow MRI及HR-MRI的颅内动脉瘤稳定性预测模型研究 |
彭 飞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4 | 16:38-16:46 |
一种基于4D磁共振血流分析的“创新性”颅外-颅内搭桥术联合延迟闭塞载瘤动脉策略治疗复杂颅内动脉瘤:36 例多中心试验报告 |
石志勇 |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
5 | 16:46-16:54 |
7.0T磁共振成像检查脑血管疾病的优势与挑战 |
张庆华 | 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 |
6 | 16:54-17:02 |
无创多模态磁共振揭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类淋巴-脑膜淋巴功能受损 |
方远坚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