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 时间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 | 13:30-13:42 |
观看视频
颅内动脉瘤的复合手术治疗 |
蓝 青 |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2 | 13:42-13:50 |
大型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瘤的手术策略 |
王 涛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3 | 13:50-13:58 |
高级别动脉瘤的超早期治疗 |
陈世文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
4 | 13:58-14:06 |
颅内巨大血栓性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
吴 伟 |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5 | 14:06-14:14 |
观看视频
新型涂层血流导向装置治疗脑动脉瘤疗效分析及改良抗血小板方案---一项单中心随访研究 |
郭宗铎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6 | 14:14-14:22 |
观看视频
复杂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的选择和栓塞策略回顾性分析 |
黄 河 |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 |
7 | 14:22-14:30 |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造影未能发现隐匿性出血 |
刘 峥 |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 |
编号 | 时间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 | 14:30-14:42 |
观看视频
Woven EndoBridge(WEB)治疗颅内宽颈分叉部动脉瘤临床疗效分析 |
梁国标 |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 |
2 | 14:42-14:50 |
血流导向装置与支架辅助栓塞术在治疗颅内大型椎基底动脉动脉瘤中的比较 |
姜 策 |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3 | 14:50-14:58 |
观看视频
血管内治疗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策略分析 |
任炳成 |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
4 | 14:58-15:06 |
观看视频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合并载瘤动脉狭窄的颅内动脉瘤 |
权 涛 |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5 | 15:06-15:14 |
观看视频
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介入治疗及随访观察 |
周新民 | 江阴市人民医院 |
6 | 15:14-15:22 |
观看视频
颅内动脉瘤血流导向治疗的血流动力学影像评估:QDSA参数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
赵 阳 |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 |
编号 | 时间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 | 15:40-15:52 |
基底动脉复杂动脉瘤bypass的新进展 |
王 轩 | 天津市环湖医院 |
2 | 15:52-16:00 |
同时处理颅内多发动脉瘤与老年患者并发症风险增加相关 |
郑鉴峰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3 | 16:00-16:08 |
观看视频
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颅内感染性动脉瘤的单中心治疗经验 |
杨 勇 | 广东省人民医院 |
4 | 16:08-16:16 |
硬膜下技术显微手术处理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 |
蒋宇钢 |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
5 | 16:16-16:24 |
观看视频
CT黑血技术在颅内动脉瘤密网支架治疗术后复查中的应用价值评估 |
闫 研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6 | 16:24-16:32 |
比伐卢定对比肝素用于破裂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BUILD研究):一项先导性随机对照试验 |
王川川 |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 |
7 | 16:32-16:40 |
瘤内扰流装置在颅内动脉瘤治疗应用中的单中心经验 |
梁永平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医学部 |
编号 | 时间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 | 16:40-16:52 |
探索三维双容积融合技术(3D-Fusion),在血流导向装置(FD)植入后,评估支架即刻贴壁情况与复查时支架形态的应用价值。 |
朱贺智 | 新疆人民医院 |
2 | 16:52-17:00 |
密网支架治疗血泡样颈内动脉瘤-单中心疗效分析 |
王灯亮 |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3 | 17:00-17:08 |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静脉损伤并发症的多因素分析及预防 |
栾新平 | 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4 | 17:08-17:16 |
观看视频
高原地区Hunt-Hess IV~V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超早期干预(≤3小时)的潜在临床价值探讨 |
杨 华 |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
5 | 17:16-17:24 |
七个部位颅内大型复杂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
许民辉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 |
6 | 17:24-17:32 |
全球蛛网膜下腔出血负担及未来20年趋势预测 |
古 龙 |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
7 | 17:32-17:40 |
观看视频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早期脑水肿和血肿评估在预测早期脑损伤(EBI)和认知障碍中的作用:一项病例对照研究 |
王明栋 |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河北医院 |
编号 | 时间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 | 14:00-14:05 |
致辞
王 硕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
2 | 14:05-14:10 |
致辞
仲丽芸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
3 | 14:10-14:30 |
严重脑出血性术后抗板治疗研究 |
王 硕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4 | 14:30-14:42 |
脑损伤神经保护探索 |
石广志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5 | 14:42-14:54 |
AI与临床护理科研: 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
项玉涛 | 澳门大学健康科学学院 |
6 | 14:54-15:06 |
学科发展与人才成长同频共振 |
张洪君 | 北京护理学会 |
7 | 15:06-15:18 |
观看视频
医疗支付模式变革推动护理专业创新发展 |
汪 晖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
8 | 15:18-15:30 |
观看视频
学科评估与护理学的学科发展 |
赵丽莉 | 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院 |
9 | 15:30-15:42 |
基于多模态的AI脑胶质瘤语言康复系统的研发与转化应用 |
仲丽芸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10 | 15:42-15:54 |
观看视频
神经外科专科能力培养 |
李 靖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11 | 15:54-16:06 |
观看视频
AI时代认知障碍管理的机遇与挑战 |
李 娟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编号 | 时间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 | 16:30-16:38 |
观看视频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主要照顾者早期康复知信行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
厉春林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
2 | 16:38-16:46 |
观看视频
虹吸原理联合三区听诊法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床旁盲插鼻肠管尖端动态定位中的应用研究 |
吴玉燕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3 | 16:46-16:54 |
观看视频
《基于时机理论下延续性护理在提升帕金森病DBS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应用研究》 |
富 晶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4 | 16:54-17:02 |
颅脑肿瘤衰弱患者多组分运动管理方案的构建及验证 |
王冬芮 |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
5 | 17:02-17:10 |
观看视频
神经重症肺脑保护—肺外因素控制 |
王 娜 |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6 | 17:10-17:18 |
基于Fink模式的高仿真情境模拟课程在颅内压增高临床实践培训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
聂贝贝 |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7 | 17:18-17:26 |
观看视频
改良版约翰霍普金斯认知量表在开颅置管患者术后解除约束中的应用 |
庄红霞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 |
8 | 17:26-17:34 |
观看视频
表型数据协同驱动下老年脑胶质瘤患者吞咽功能衰退关键风险识别及主动防控策略应用 |
王 娟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9 | 17:34-17:42 |
观看视频
立体定向脑电图电极植入术围术期改良精细化护理管理方案的构建及应用 |
靳玉萍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 |
10 | 17:42-17:50 |
基于瑞士奶酪模型管理模式在NICU呼吸机相关肺炎中的应用 |
郭连梅 |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
11 | 17:50-17:58 |
基于患者画像听神经瘤术后康复护理策略 |
胡 娜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
编号 | 时间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 | 08:00-08:12 |
我国脑出血诊治中的问题与展望 |
刘 翼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2 | 08:12-08:20 |
出血性卒中脑组织CT灌注临床应用 |
陈晓霖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3 | 08:20-08:28 |
观看视频
神经外科机器人辅助双通道脑干血肿清除术的临床应用 |
刘国龙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4 | 08:28-08:36 |
深部脑内血肿清除术中尿激酶灌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剂量递增试验 |
林福鑫 |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5 | 08:36-08:44 |
机器人辅助立体定向微创抽吸灌洗 (RASMIAI)技术治疗重度全脑室出血铸型的临床应用 |
张文华 |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
6 | 08:44-08:52 |
手术机器人治疗幕上小于30ml自发性脑出血的功能预后研究 |
孙汉宇 | 聊城市人民医院 |
7 | 08:52-09:00 |
观看视频
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发性脑出血临床决策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
祝新根 |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编号 | 时间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 | 09:00-09:12 |
观看视频
脑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手术治疗 |
张鸿祺 |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2 | 09:12-09:20 |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保留骨瓣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
秦 虎 |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3 | 09:20-09:28 |
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分析 |
张敏敏 |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 |
4 | 09:28-09:36 |
观看视频
显微手术治疗脑干出血的初步探讨 |
徐 祥 |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5 | 09:36-09:44 |
观看视频
高原高血压脑出血合并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手术治疗体会 |
吴文博 | 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 |
6 | 09:44-09:52 |
观看视频
3D结构光机器人技术对中等体积基底节血肿的精准化治疗:微创神经外科手术的系统性评估与临床应用 |
杨馥铭 |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 |
7 | 09:52-10:00 |
观看视频
脑膜中动脉栓塞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失败因素分析 |
赵 峰 |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
编号 | 时间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 | 10:10-10:22 |
富血供颅内肿瘤的复合手术治疗 |
曹 勇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2 | 10:22-10:30 |
东北寒地脑出血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
杨 光 |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3 | 10:30-10:38 |
观看视频
基层医院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变迁、现状及思考 |
宋张平 | 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 |
4 | 10:38-10:46 |
观看视频
神经内镜为主导的多术式组合微创理念在重症脑出血的临床应用 |
贾云峰 |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 |
5 | 10:46-10:54 |
观看视频
复合手术技术治疗复杂颅内动脉瘤 |
林元相 |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6 | 10:54-11:02 |
观看视频
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复发的显微外科治疗 |
王业忠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7 | 11:02-11:10 |
基底节梗死对桥接溶栓-机械取栓与单纯机械取栓后实质性出血风险的交互效应:DIRECT-MT 随机对照试验二次分析 |
陈润东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编号 | 时间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 | 11:10-11:22 |
复合手术处理脑动静脉畸形术中出血的策略研究 |
陈劲草 |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
2 | 11:22-11:30 |
观看视频
微创血管重建手术治疗烟雾病后循环病变 |
韩 聪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医学部 |
3 | 11:30-11:38 |
观看视频
成功完成烟雾病直接搭桥手术的技术回顾与新探索 |
杨新宇 |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
4 | 11:38-11:46 |
观看视频
儿童烟雾病术前出血风险分层:一项多中心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 |
郭清保 | 西安市第九医院 |
5 | 11:46-11:54 |
观看视频
预测烟雾病有效血运重建的新型烟雾血管分级系统 |
陈 程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6 | 11:54-12:02 |
免疫微环境与RNF213突变对烟雾病血管畸形的影响与机制研究 |
张新程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
7 | 12:02-12:10 |
观看视频
烟雾病的多组学研究 |
葛培聪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编号 | 时间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 | 13:00-13:12 |
观看视频
微导丝微导管并行技术在颅内外长节段慢性闭塞再通术中的应用 |
彭 亚 |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
2 | 13:12-13:20 |
双腔球囊微导管 FAST ICAS 一站式技术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卒中中的应用与传统取栓策略的比较研究 |
陈润东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3 | 13:20-13:28 |
微导管测定血流储备分数在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
蔡 恒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
4 | 13:28-13:36 |
大脑中动脉狭窄评估:VWI与DSA的方法学差异 及其对缺血程度的预测价值 |
张 俊 | 秦皇岛市第一医院 |
5 | 13:36-13:44 |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从显微手术到复合模式 |
栗世方 |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
6 | 13:44-13:52 |
观看视频
颅内外血运重建术在慢性颈内动脉闭塞中应用研究-单中心15年临床检验 |
曾而明 |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7 | 13:52-14:00 |
观看视频
不同方式的直接颅内外搭桥在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闭塞的效果分析 |
郭东亮 |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 |
编号 | 时间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 | 14:00-14:12 |
观看视频
脑动静脉畸形的手术策略与经验 |
王茂德 |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2 | 14:12-14:20 |
复合手术治疗慢性症状性颈总动脉闭塞:单中心经验 |
邹昊宇 |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3 | 14:20-14:28 |
CT低灌注强度比值预测急性前循环卒中血管内介入再通治疗的临床预后 |
石忠松 |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
4 | 14:28-14:36 |
观看视频
颅内动脉狭窄合并动脉瘤的治疗-单中心经验 |
王灯亮 |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5 | 14:36-14:44 |
椎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闭塞的外科重建选择 |
王 辉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6 | 14:44-14:52 |
慢性颈内动脉闭塞的血管内治疗和复合手术治疗的策略 |
朱廷准 |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 |
7 | 14:52-15:00 |
妊娠或产褥期急性脑卒中患者及其后代的临床特征与预后:一项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 |
张中基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编号 | 时间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 | 15:10-15:22 |
Intra-arterial microguidewire electrocoagulation to treat intracranial vascular diseases |
朱 卿 |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2 | 15:22-15:30 |
椎动脉慢性闭塞再通手术后并发症的管理 |
王熙奥 |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3 | 15:30-15:38 |
观看视频
颌内动脉⁃桡动脉⁃脑血管搭桥治疗脑血管病的疗效分析 |
佟志勇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4 | 15:38-15:46 |
一站式复合手术“脑血运重建+载瘤动脉闭塞孤立术”在复杂脑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 |
王东海 |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
5 | 15:46-15:54 |
颅内复杂动脉瘤的血管搭桥策略 |
王 林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
6 | 15:54-16:02 |
脑心同治理念在合并高血压颅内动脉瘤临床管理中的实践 |
陈四方 |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编号 | 时间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 | 16:10-16:22 |
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辅助全脑血管造影术的单中心应用研究 |
蒋 佳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2 | 16:22-16:30 |
观看视频
治疗性低温抑制RTN3/AMPK介导的内质网应激促进颈深淋巴结引流保护脑类淋巴系统缓解脑室出血后脑积水及神经功能损伤 |
杨倚剑 |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
3 | 16:30-16:38 |
观看视频
基于4D-flow MRI及HR-MRI的颅内动脉瘤稳定性预测模型研究 |
彭 飞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4 | 16:38-16:46 |
一种基于4D磁共振血流分析的“创新性”颅外-颅内搭桥术联合延迟闭塞载瘤动脉策略治疗复杂颅内动脉瘤:36 例多中心试验报告 |
石志勇 |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
5 | 16:46-16:54 |
7.0T磁共振成像检查脑血管疾病的优势与挑战 |
张庆华 | 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 |
6 | 16:54-17:02 |
无创多模态磁共振揭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类淋巴-脑膜淋巴功能受损 |
方远坚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
编号 | 时间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 | 08:00-08:12 |
护士在预防和管理ICU综合征中的作用与思考 |
王 军 |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2 | 08:12-08:24 |
基于全程化多学科管理体系对神经外科肿瘤患者疼痛管理的思路与实践 |
黄 娜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3 | 08:24-08:36 |
人工智能与中医护理融合在神经外科患者中的应用 |
陈 璐 |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
4 | 08:36-08:48 |
基于Donabedian三维质量模型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化疗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周志欢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
5 | 08:48-08:56 |
基于智慧护理平台的多部门协作在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管道护理的应用 |
陈华玉 |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6 | 08:56-09:04 |
阶段性体位管理在脑干肿瘤枕部切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
贺 欣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7 | 09:04-09:12 |
4R危机管理联合信息化健康教育在神经外科患者VTE防控护理中的应用 |
乐革芬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8 | 09:12-09:20 |
胶质母细胞瘤患者行电场治疗中的体验质性研究 |
泮燕红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
9 | 09:20-09:28 |
北京市三甲医院危重症护士自我关怀在人文关怀能力及关怀行为间的中介效应研究 |
邓 颖 | 北京医院 |
10 | 09:28-09:36 |
基于i-PARIHS模式的脑胶质瘤术后患者早期康复锻炼实践方案的构建与应用 |
赵彬芳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11 | 09:36-09:44 |
神经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
吴 超 |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12 | 09:44-09:52 |
基于压力与应对模型的二元应对在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中的 干预方案构建及应用 |
许 娟 | 山西省人民医院 |
13 | 09:52-10:00 |
营养支持因素预测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风险的效果比较 |
陈 若 |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 |
编号 | 时间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 | 10:00-10:08 |
小儿头颅畸形98例矫形康复护理早期干预及随访的效果观察 |
王勤华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
2 | 10:08-10:16 |
垂体瘤术后患者出院准备需求的质性研究 |
虞 杨 |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
3 | 10:16-10:24 |
护士主导的多学科协作方案在神经重症患者吞咽障碍护理中的应用 |
詹昱新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4 | 10:24-10:32 |
团体积极心理干预对帕金森患者的应用研究 |
陈金荣 |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5 | 10:32-10:40 |
以目标喂养为导向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关键技术的应用 |
许 彬 |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6 | 10:40-10:48 |
护理科普联合体的构建及效果评价 |
龚 艳 |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7 | 10:48-10:56 |
难治性精神疾病行DBS治疗患者全程体验研究——基于患者旅程地图 |
欧一诺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8 | 10:56-11:04 |
儿童颅咽管瘤术后尿崩症的早期识别方法及有效管理策略 |
宋 伟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首都儿童医学中心 |
9 | 11:04-11:12 |
基于2025版压力性损伤指南的神经外科闭环管理模式构建与实践效果研究 |
许佳俊 |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10 | 11:12-11:20 |
基于二元疾病管理理论的移动健康管理对帕金森病患者药物素养、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
温丽婷 |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
11 | 11:20-11:28 |
基于Pender健康促进模型联合KAP健康教育模式在脑卒中患者VTE防控护理中的应用 |
王 佩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12 | 11:28-11:36 |
脑瘤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疾病感知与社会心理适应的主客体互倚模型分析 |
黄 婷 |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13 | 11:36-11:44 |
筛查 - 分层干预 - 再评估 - 随访”闭环工作模式联合洼田饮水试验量表在后颅窝肿瘤术后吞咽障碍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
王秀梅 |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14 | 11:44-11:52 |
基于气道湿化效果分级法在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气道管理中的应用 |
杨春丽 |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 |
15 | 11:52-12:00 |
持续气囊压力监测在预防神经重症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临床应用 |
周 慧 |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编号 | 时间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 | 13:00-13:08 |
神经外科普通病房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及其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
李洁莉 |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
2 | 13:08-13:16 |
智护神经:AI与神经重症护理的创新交响 |
曲 虹 |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 |
3 | 13:16-13:24 |
ICU低年资护士对临床恶化的识别和反应能力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
郭雪琴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4 | 13:24-13:32 |
基于循证的不同风险程度垂体瘤术后尿崩患者临床干预方案制定 |
许 健 | 河南省人民医院 |
5 | 13:32-13:40 |
基于多模态数据融合的神经外科围术期智能预警系统构建与实践 |
徐建梅 |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6 | 13:40-13:48 |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探讨脑深部电刺激术对帕金森病患者非运动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
刘晓晨 | 山东省立第三医院 |
7 | 13:48-13:56 |
观看视频
多模态联合AR技术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疼痛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
韩 冰 |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
8 | 13:56-14:04 |
脑机接口训练联合自我表露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研究 |
朱 萍 |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
9 | 14:04-14:12 |
经皮耳穴-迷走神经电刺激联合渐进式放松训练在面肌痉挛合并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
王雪琪 | 安徽省立医院南区 |
10 | 14:12-14:20 |
沉浸式关怀+共创式服务 “悦享空间”心灵赋能实践重塑神经外科病房就医体验新维度 |
吴丽金 |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11 | 14:20-14:28 |
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后血压管理的护理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
吴丹丹 |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
编号 | 时间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 | 15:00-15:08 |
吞咽障碍患者隐性误吸筛查工具:一项系统评价及诊断性Meta分析 |
孙文静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2 | 15:08-15:16 |
基于症状管理理论的冷水喷雾在经鼻腔垂体瘤切除术后口渴患者中的应用 |
王 芳 |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
3 | 15:16-15:24 |
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造影患者的出院准备度现状及影响因素 |
陈 红 | 云南大学附属医院(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云南省眼科医院) |
4 | 15:24-15:32 |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小脑肿瘤术后患者运动恐惧影响因素分析 |
许 欣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
5 | 15:32-15:40 |
患者旅程地图联合医护一体化模式在神经胶质瘤患者全周期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
马英萍 |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
6 | 15:40-15:48 |
基于机器学习的出血性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 |
刘娇娇 |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
7 | 15:48-15:56 |
基于智能移动医疗平台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延续性肠内营养支持动态管理方案的构建及应用 |
朱 玢 | 山西省人民医院 |
8 | 15:56-16:04 |
脑肿瘤患者术前自我准备度潜在剖面分析及对术后短期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
徐 萍 |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9 | 16:04-16:12 |
基于机器学习的重症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病情变化预测模型的构建 |
崔春晓 | 山西省人民医院 |
10 | 16:12-16:20 |
观看视频
《基于“智随访”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在颅脑肿瘤围术期患者症状群管理的应用效果研究》 |
郁晶晶 | 江阴市人民医院 |
11 | 16:20-16:28 |
慢性颈动脉闭塞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维持困境的质性研究 |
马铮铮 |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12 | 16:28-16:36 |
观看视频
追踪方法学在神经外科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干预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
蒋 蕾 |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 |